工程簡介
水發國際物流園為國內首家供應鏈智能示范園區,項目占地面積1400畝,總投資約100億元。水發國際物流園以帶動濟南物流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以“互聯網+多式聯運+金融”為支撐,以區域樞紐、平臺管控、智能數據化、綠色生態為特色,從建設規模到功能定位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園區自持鐵路專用線,能有效支撐內陸港核心區鐵路樞紐建設,助力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區快速發展。2020年水發國際物流園被列入山東省重大項目。
項目管理公司樹立領先意識,掌握先進建設技術,在工程招投標、造價咨詢、監理、項目管理等業務中推行BIM技術,提高效率,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發展內涵和核心競爭力;同時通過此次機會搭建一個平臺,共同探討和促進BIM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實際應用,通過設計、施工、項管、監理等各環節的相互交流,能將BIM技術的優勢滲入到工程項目管理的各個層面,進一步為工程建設的行業發展服務,也為水發集團公司的持續發展壯大做出更大的貢獻。
項目難點
難點一:體量大、專業多、管理協同工作量大
本項目建設規模達到 52 萬㎡、例如鋼結構體量 4729 噸、混凝土體量26萬 m3、倉庫內外墻板15 萬㎡。
難點二:施工進度、產值任務重
本項目施工工期緊,節奏快。產值要求極重,日平均產值要求達到約1013萬元、月平均產值要求達到約3.1億元。
難點三:環境保護、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
本項目對于文明施工、形象進度、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方面則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二是充分利用科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切實加大排查力度。
難點四:質量管控要求高
本項目制定的質量目標是要在山東省濟南市成為質量安全觀摩工地及標準化示范工地;同時爭創中國建筑工程“國優獎”。
BIM技術應用
施工圖設計階段
01 建立建筑專業模型
建筑模型:根據建筑圖紙,搭建建筑模型,通過模型可精確反映建筑空間及功能,通過模型檢查,有效發現房間面積和功能設置等問題,減少圖紙問題,提升圖紙質量,同時可為機電管線綜合提供數據支持。
02 建立結構專業模型
結構模型:根據結構圖紙,搭建結構模型,添加施工信息,明確結構梁,柱具體定位,發現構件之間的缺漏碰缺及構件尺寸影響凈空等問題,減少圖紙問題,提高結構布置的合理性,同時可為機電管線綜合提供數據支持。
03 建立機電專業模型
機電模型:通過機電各專業圖紙,搭建機電專業模型,添加各專業圖紙信息,可為機電安裝提供數據支持,通過模型發現管線的路由布置、標高定位、管線尺寸等問題,優化管線尺寸和布置,提升管線布置合理性,節省材料,提高施工效率。
04 圖紙校核、輸出報告
目前D、E兩個地塊,對各個單體在建模過程中發現圖紙問題已分類并且進行了整理,并提交到項目工程部與設計方進行溝通復核,,目前提交圖紙已有27份。
例如:所有單體的濕式報警閥間的系統圖繪制錯誤,按照國家現行相關標準,應該為入戶環管-減壓閥組-安全閥-各個濕式報警閥組。
05 在線圖紙審查
設計圖紙在線審圖要點:通過平臺CAD平面圖紙上傳和在線瀏覽,并支持涂鴉標記,可以將審圖工作直接在線完成,方便項目參與方在線進行設計圖紙問題溝通等工作。
06 碰撞檢查及輸出清單
利用BIM碰撞檢測等技術,從施工角度出發,對設計圖紙進行細化,補充及完善。實現建筑與結構、結構與暖通、機電安裝以及設備等不同專業圖紙之間的碰撞。并根據不同期間、不同部位出具碰撞檢測報告。
各專業碰撞分析審核要點:通過保存的問題視點可以批量發起碰撞報告流程,通過發起人將問題:進行發起——設計回復——意見確認——閉環四個步驟將設計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行記錄,并支持生成word報告。
施工階段
01 管綜優化及模型調整
根據生成的碰撞報告,再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對機電管線進行優化排布,對碰撞部位進行合理調整。對公共空間、設備層、機房區域基于BIM模型進行管線綜合排布工作,以滿足凈高、安裝的要求,指導施工安裝工作。
02 凈高平面圖
針對優化完的模型進行凈高分析,出具凈高平面圖,可以輔助施工企業在施工時從宏觀角度看待全專業構件,便于進行整體把控。
通過預先設置高度區間,并通過顏色方案來進行分析。例如上圖所示,框中部分的直角風管彎頭呈現黃色,施工此處時要提前注意。
03 在線查看、凈高分析
凈空分析審核要點:利用BIM整合模型,在線查看,對機電管線排布進行凈高優化檢測,并提交凈高檢測報告和堅向凈空優化建議。
04 輸出各類圖紙
為施工班組提供單系統的平面定位圖,準確表達單專業的系統在空間里的上下左右空間關系。各分包可依照本專業的平面定位圖進行安裝,簡化了安裝難度,同時能夠確保各專業安裝順利實施。
05 深化設計
在設計平面圖上,一些濕式報警閥間的平面標注不清,只提供了系統圖。因設備間空間狹小,需要在安裝之前利用BIM技術進行深化設計,設計整體的擺放布局,各類管線的高度等。
06 室外管網BIM應用
根據施工圖及各參與方的深化圖紙完成室外整體建模、管線綜合、碰撞檢查及優化,并與景觀施工圖等部件進行碰撞檢查,為現場施工提供合理解決方案。
07 移動端二維碼應用
對平面圖表達不清晰的部位進行二次深化設計之后,為了能夠更好的輔助施工,使用BIM技術制作移動端二維碼,張貼在施工區域,如遇問題可通過微信掃碼,進行全景云查看。
08 機電材料統計
09 復雜節點剖面出圖
10 二次結構深化應用
11 高支模受力分析及安裝選點
利用BIM建模軟件建立高支模架體模型,應用Midas軟件對高支模施工過程進行受力仿真分析,得出荷載位移最大的位置,選定安裝高支模檢測硬件位置,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結構安全,構件應力合理。
12 鋼結構BIM應用
根據鋼結構圖紙建立BIM模型,為了進一步切合現場、驗證其可行性,通過細部節點圖來在鋼結構模型上繼續深化細部節點模型,待模型建立完成后,驗證其可行性。盡可能在施工之前將風險點進行規避。
13 可視化交底(高支模)
通過進行可視化交底,讓相關參與人員明確注意事項,規避施工風險。
配套力量建設
01 BIM人才培養
在完成項目的同時,不忘開展BIM培訓課,為企業培養人才梯隊,儲備技術力量。
02 CR183企業云族庫建立
在培訓技術人才的同時,逐步完善形成企業級房建類項目云族庫。
03 云族庫再升級
通過對搜集到的構件族進行二次參數化設置,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置構件的尺寸;同時賦予設備屬性,便于設備后期進行維護。
04 平臺端模型應用
虛擬仿真漫游與可視化交底:以第一人稱視角查看模型,可實現模型,視點分享,實時共享交流,便于技術交底和方案優化。
公司介紹
畢埃慕(上海)建筑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成立,股票代碼835957(建筑數據),創始人林敏先生任董事長。公司專注于建筑軟件的研發、銷售以及全壽命周期BIM咨詢服務,已在商業地產、市政橋梁、軌道交通、智慧城市(園區)領域成功實施百余個項目。
公司有1000平米獨立辦公環境,員工100余人,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招募,吸引了國內眾多知名學院的專業技術人才,已建立起一支具有豐富的項目的實際操作和管理經驗的軟件研發銷售、咨詢和產品實施團隊。同時還與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通過技術交流,產學研究,項目聯合運營等形式加強雙方在專業領域內的優勢互補。
畢埃慕視研發和創新為公司命脈,近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均達到總銷售收入的18%以上。申請的著作權和軟件產品近二十項,同時通過ISO9001認證,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承接多項省市級科研課題,獲交通部、建設部通報表彰。目前已經形成《BDIP建筑數據集成管理平臺》、《BIM軌道交通運維平臺》、《市政道路BIM運維養護平臺》、《預制構件BIM加工二維碼管理平臺》《智慧園區綜合管理系統》等產品。旨在通過建筑信息化實現項目集成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避免差錯、節省費用,使客戶獲得最大收益。
未來,畢埃慕將依靠對創新的熱愛、行業的深刻理解、先進的技術實力以及周到的服務,站在新的征途上,以更加優異的成績,不斷超越,成就BIM無限可能,發揮BIM更強動力!
地址 : 中國 上海虹口區大連路1619號駿豐國際財富廣場1006室
電話 : 021-35081131 / 4000 835 957
企業郵箱 : BIM@17bim.com
畢埃慕服務號
畢埃慕訂閱號